你能想象,一群面目可怖,晚上从坟墓里钻出来咬人吸血的行尸走肉,却在日后“登堂入室”,化身为颜值与实力两开花的“暗夜贵族”吗?
没错,这正是吸血鬼的逆袭之路。而他们的传奇故事,可以说远比各式各样的“鸡汤”都来得更加励志。
没有“始祖”的起源
与如今体系健全,煞有介事的来源于白狼公司最初的桌游作品《吸血鬼:避世(Vampire: The Masquerade)》的“始祖”该隐与十三氏族等等“现代化”的故事不同,“吸血鬼”真正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、无可稽考。
毕竟,往宽了说,几乎所有古文明的神话传说中,都少不了“嗜血”的妖魔鬼怪——古希腊罗马神话里半人半蛇,以孩童鲜血为食的女怪拉弥亚以及中国民间传说里的僵尸,都是典型的例子。
拉弥亚(左)和僵尸(右),都可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“吸血鬼”
往窄了说,“吸血鬼”最初的形象,是来自于18世纪东欧地区广泛存在且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之中。要找出其具体出处,显然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不过,虽说来源已不可考,但在这些传说中,“死后从墓中爬出吸血”的特点是相当一致的。结合当时尚且不够发达的医疗条件,这些传说或许是来自于对休克或是假死的人误被当作死人下葬后又“破土而出”之类状况的添油加醋和艺术夸张。
有了这个前提,“吸血鬼”们的初始形象中诸如“皮肤发暗”、“身体肿胀”、“头发指甲变长(实际是因为死后皮肤收缩造成的假象)”这样的典型尸体特征就是顺理成章的了。而那些为自己死里逃生而庆幸,却在浑然不觉中成为了原型的被活埋者们,本就相当虚弱,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“掘”地求生,行动显得僵硬不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总结下来就是:面目可憎、动作僵硬。相比我们熟悉的“吸血鬼”,反倒更像食尸鬼和丧尸。这样的“吸血鬼”,与日后肤白貌美、魅力十足,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风范的形象,可谓是天壤之别。
与如今的自己相比,早期的吸血鬼们反而更像是一种丧尸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些传说中,吸血鬼们虽然大多出没于夜间,但并没有惧怕阳光的说法,他们怕的,是大蒜、十字架、圣水和银质器具。至于杀死他们的方法,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木桩穿心了,而这实际上是因为刺破皮肤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肿胀,从而形成“吸血鬼的特征消失了”的观感。
木桩穿心是对付早期吸血鬼们的经典杀招
开局而论,吸血鬼们的显然远谈不上“梦幻”。就这条件,别说主角了,龙套都不见得能混得上。这时的他们,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未来的某天能成为大众偶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