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“咖啡 缺铁性贫血”话题登上微博热搜,引发网友关注。据研究,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显著抑制铁吸收,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加重缺铁性贫血症状,甚至诱发疾病。这一结论与《英国医学杂志》2023年发表的全球性研究数据相呼应——每天饮用3杯以上咖啡的人群,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不饮用者高出42%。
咖啡中的核心成分鞣酸(单宁酸)是关键“元凶”。这种物质会与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(植物性铁源)结合,形成难以溶解的复合物,使铁的生物利用率降低60%以上。实验数据显示,在进食富含铁的食物(如菠菜、豆类)时饮用咖啡,铁吸收率会从12%骤降至3.5%。
“对于健康人群,这种影响可能被后续饮食弥补,但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而言却是致命打击。”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李明解释道。他接诊的一位28岁女性患者,因长期每日饮用4杯美式咖啡,同时严格素食,导致血红蛋白从正常值120g/L跌至70g/L,出现严重心悸、头晕症状。“这类患者即使补充铁剂,咖啡也会阻碍药物吸收,形成恶性循环。”
据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5)》,我国18岁以上居民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2.4%,其中女性达18.9%。该疾病早期症状隐蔽,常被误认为“亚健康”:
典型表现:皮肤苍白、易疲劳、气短心悸
隐性信号:指甲变脆出现纵纹、舌乳头萎缩导致味觉减退、异食癖(如嗜食冰块)
高危人群:月经过多女性、素食者、胃肠道疾病患者、孕妇及哺乳期女性
文献参考:
面对争议,专家提出科学饮用建议:避免餐前1小时及餐后2小时内饮用,减少铁吸收干扰;健康成人每日咖啡因摄入不超过400mg(约2杯350ml美式咖啡)。
星巴克中国已率先在菜单标注咖啡因含量,并推出“铁元素友好套餐”:购买指定咖啡可获赠富含维生素C的西柚片及高铁含量坚果包。瑞幸咖啡则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《咖啡健康饮用白皮书》,建议消费者通过APP记录每日咖啡因摄入量。
我们支持科学传播,但需避免过度恐慌。咖啡本身是健康饮品,关键在于合理饮用。在这场热搜引发的全民健康讨论中,一个共识逐渐形成:咖啡无罪,但需智慧饮用。
第三方配件十分捉急!Switch 2的USB-C实锤加密认证